佛珠的起源与由来
2015-10-13 11:29:00 来源:殊胜和善 浏览:5965



什么是念珠?


藏文中,念珠叫“长瓦”,有惦念、想念、忆念的意思,也有相续不断的意思。代表恒常不断地忆念上师、本尊、空行、护法;或者上师、本尊、空行、护法恒常不断地垂念于我们,赐予悉地和智慧。


它是一种重要的法物。看见有人随身携带着念珠,你会觉得这是一个修行人。而一个自称修行多年的人,如果身上连一串念珠都没有,会让人感到怀疑。虽然这不绝对,但也可以作为推断的根据之一。


念珠的分类


念珠可按照息、增、怀、诛四种事业来分类。


修息业的念珠,是白色,如砗磲、水晶、钻石、珍珠,可以净除业障;修增业的念珠,是黄色,如黄水晶,可以增上财富、福德;修怀业的念珠,是红色,如珊瑚、玛瑙、红宝石、红水晶,可以怀摄人或非人;修诛业的念珠,是蓝色、绿色或黑色,如蓝宝石、绿松石、青金石,可以辟邪、遣除违缘。


比如,修金刚萨埵忏悔罪业时,就用白色的水晶念珠;修黄财神法,增上福德时,用黄色的念珠;念大自在祈祷文时,用红色的念珠,法王如意宝的念珠也多是红色;修忿怒莲师的法门时,用蓝色、绿色或黑色的念珠。


而天珠、菩提子做成的念珠,适用于各种事业。



念珠的颗数

经典中讲到,念珠最多的有1080颗,最少只有十几颗。桑吉朗巴的伏藏品中说,息业100颗,增业108颗,怀业50颗,诛业60颗。唐密中还有1080颗、108颗、54颗、27颗等不同分类。比较常见的念珠数量是108颗,还有106颗等。

一般来说,念珠的数量不够或多出几颗,没有太大关系。念珠用的时间长了,也许会断掉,不小心丢几颗。念珠断了的话,很多人都会到处捡,不过也有例外的。

在藏地,很多人认为,念珠最好不要是99颗,因为这不满100,意味着愿望不能圆满。不过,这只是一种民间说法。



念珠的使用

串念珠的线,粗细、长短都有讲究。

按照密续的观点,线太粗,会使修行招致违缘;太细,无力成办事业;太长,耽误修证圆满;太短,则会妨害寿命。

现在有些念珠,用弹性线来串,念的时候不太好用,但是比较方便当饰品。

念珠放在身体的不同地方,表示不同的加持。比如,放在头顶上,可以遣除身体的障碍;挂在脖子上,可遣除语言的障碍;绕在手腕上,则可遣除心和风脉明点的障碍。

拨念珠时通常用左手,很多经续都提到了这一点。特殊情况时,也可以双手在胸前拨念珠。现在有些人喜欢用右手,这也许没有很大问题,但一般经续里都说用左手。



念珠的注意事项


给念珠开光时,可以将念珠盘起来,母珠竖在中央。念空性咒,将一切万法观为空性,观想自己的眉间、喉间、心间分别有嗡、阿、吽三字放光,从清净刹土迎请本尊,融入念珠。之后念诵“嗡阿吽”108遍,再念字母咒、缘起咒等。


平时使用念珠时,可将母珠观为主尊,其他小珠观为眷属。比如,修阿弥陀佛法门时,将母珠观为阿弥陀佛,小珠观为观音菩萨等。


念珠相当于修行人的所依,如同军人的所依是军徽,医生的所依是白大褂。作为一个修行人,念珠是一种身份的标识、修证的表示。


念珠还被称为三宝的所依——母珠代表佛宝,线为法脉不断的法宝,一颗颗珠子是僧宝。使用念珠就是在忆念三宝,也是皈依三宝的象征。




念珠的功德

在汉传佛教史上,最早使用念珠并有明确记载的,是唐代的道绰和尚。《续高僧传》记载:道绰每日念阿弥陀佛7万遍,最初以麻豆等记数,后来又用木槵子串成念珠用以念佛。

作为修行人,念珠应该不离身体。平时戴在脖子上,睡觉时放在干净处,不能跨越、踩踏,要当成佛像、法宝一样恭敬,因为它是功德所依。

《佛说木槵子经》中说:若想遣除烦恼障和报障,可用108颗木槵子(印度的一种植物,用其他材质也可以)串成念珠,念诵三宝名号,十遍、二十遍、百遍、千遍,乃至百千万遍。若能念万遍以上,众生听到此人的名字,生一念随喜心,“未来生处,常闻十善”。

可见,一个人念的咒语佛号越多,功德越大,不但自己能得到加持,还可以为别人带去殊胜利益。





殊胜和善广告位
© 2015 殊胜和善 京ICP备140052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