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脉书香,两笔闲情
2018-04-23 11:40:00 来源:殊胜和善 浏览:6524

殊胜和善董事长周芝羽女士与白智亮先生合影

 

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中国书法早已超越了书写的意义,进而上升为一种富有美感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地乐。

 

书法艺术以汉字为载体,汉字点画的形态、偏旁的搭配都是书写者较为关注的内容。古人所谓六书,是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有关汉字造字和用字的方法,它对汉字形体结构的分析极具指导意义。

 




本次主讲嘉宾白智亮先生

 

是故,中国的书法艺术开始于汉字的产生阶段。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文字生。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因此,产生了文字。书法艺术的第一批作品不是文字,而是一些刻画符号——象形文字或图画文字。

 

中国五千年璀璨的文明及无与伦比的丰富文字记载都已为世人所认可,在这一博大精深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书画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再现了这一历时性的嬗变过程。而具有姊妹性质的书画艺术在历史的嬗变中又以其互补性和独立性释读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历代名画记》中谈论古文字、图画的起源时说: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始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这便是最早的书画同源之说。

 





嘉宾们现场提笔练字

 

在中国古代,书法和绘画两者关系密切,相辅相成。原始绘画的两个发展走向,一是走向写实,一是走向抽象。书法注重气势之美、意态之美、韵律之美,可说是真正的抽象派艺术。

 

中国绘画是充分运用书法艺术这种抽象手段的。书法的用笔是中国画造型的语言,离开了书法的用笔,就很难言中国画。正如白智亮老师所言,中国画的精神是写意,没有书法功底的画作就不能称之为中国画。

 


嘉宾们认真观看白老师的书写过程

 


活动中,白智亮老师生动形象地讲述了中国汉字以及书法的发展演变过程。从商代后期到秦统一中国,汉字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然而书法的艺术性却随著书体的嬗变而愈加丰富起来。字体从篆书发展出隶书、楷书、行书、草书,载体从甲骨文发展至金文、石刻文、拓片,帖以及简帛。

 

书法与文字同时产生,它体现了万事万物的对立统一这个基本规律,又反映了人作为主体的精神、气质、学识和修养。


一脉书香,留存千古,一笔一划都让人心醉神迷;

两笔闲情,续写前缘,一丝一缕都使人怡然有得。

殊胜和善广告位
© 2015 殊胜和善 京ICP备14005210号-1